首页

开头国产调教系列

时间:2025-05-25 08:41:32 作者:中国面向中东欧国家扩大农食产品准入 浏览量:43393

  深圳特区报讯(首席记者 戴晓蓉 记者 易东)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深圳是全国低空经济发展高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机制,率先启动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法规,配套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建立完善产业服务生态,全面布局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全面发力建设“天空之城”,推动低空空域资源由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带动低空经济大规模投资建设和创新应用,更好统筹低空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2023年12月,深圳市正式向国家有关部委申请创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记者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明确支持深圳市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支持深圳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同意开展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研究试点,丰富拓展低空应用场景,构建低空规章标准体系,加强数字化网络平台建设和低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支持意见为深圳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创新机制,深圳低空经济蓄势高飞

  深圳具有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和空域优势,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扩大、龙头企业积极参与,都为深圳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近年来,深圳全面发力低空经济新赛道,低空飞行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持续在空域协同运行、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强化产业服务能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2022年底,《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出台,为城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2023年初,深圳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低空经济中心;12月,《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出台,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四个方面提出20项具体支持措施。

  2024年初,深圳更是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总结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发展实际,滚动完善、持续提升深圳市“20+8”产业集群体系,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协同机制和政策举措。

  万亿赛道,深圳持续发力低空经济

  以低空支柱产业无人机为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目前已拥有成熟完备的无人机产业链,覆盖生产制造、技术研发、软件开发等诸多环节,聚集了大疆、丰翼科技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产业链完备度世界领先。从消费级应用看,以大疆为代表的生产企业已成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主要提供商和无人机领域的领航企业;从工业级应用看,深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依托于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工业级民用无人机产值占到全国六成左右。

  除了无人机外,深圳快速发展的低空产业还涵盖了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以及包括旅游业、物流业、巡检业在内的各种低空应用场景等,形成了长链条、广辐射的低空产业生态圈。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年产值已超过900亿元,同比增长20%;2023年,深圳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7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73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0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第一,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的市场份额;直升机飞行量超2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领先。

  拓展应用,深圳加速布局“天空之城”

  2024年2月27日,“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跨城跨湾航线首次演示飞行暨峰飞航空落地深圳市签约仪式”在南山区蛇口邮轮母港成功举办,圆满实现了从eVTOL技术、基础设施搭建、航线规划、空域协调、空中交通数字化监管等全方位的实践和验证,探索了城市空中交通低空载人运输新场景。

  近年来,深圳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上不断探索前行。为着力构建城市智能空中交通技术体系和运行体系,积极支持通用航空企业开展载人空中交通商业化运营,重点发展以eVTOL、直升机等多类型航空器为主的城市低空交通新业态。推动东部通航、中信海直等直升机运营公司积极拓展载人飞行服务,发展联程接驳、市内通勤、城际飞行等空中交通新业态,2023年直升机飞行量达2.3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领先。

  “此次,中国民用航空局意见极大鼓舞了深圳市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相关国家部委指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将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地,重点在加快飞行服务保障、新型基础设施、低空智能融合系统、规则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上创实绩、见成效,争取尽快建成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完善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飞行服务等设施体系。”(深圳特区报) 【编辑:田博群】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西藏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论坛上,民建中央副主席孙东生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首任理事长屠光绍发布《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年度报告(2024)》。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作主题演讲。民建中央副主席解冬、民建中央原副主席周汉民出席论坛。此外,多位嘉宾还围绕促进风险投资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进行发言与交流。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算力网络协同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陈星莺:2023年,民革中央提交了38件集体提案,其中6件提案被选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1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2023年度好提案”。民革中央提案工作得到相关提案办复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多件提案在助推有关政策尽快落地方面发挥了作用。简要举两个例子。

滥用公众人物声音恶搞,AI技术应用“玩过界”被质疑

青海省人社厅日前会同青海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调整工伤保险有关待遇的通知》,自2024年1月1日起,提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及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本次调整是青海省第15次、连续13年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对于保障工伤职工及工亡职工亲属基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观察)中国外贸全年可望平稳收官

例如杭州拱墅区提出,今年,在办好大运河国际文化论坛、大运河诗歌节等主题活动,打响CityWalk城市漫步品牌的基础上,其将做强如梦上塘、杭州X秀等演艺IP,举办演艺演出2万场次以上;启动古运路“大运美街”、胜利河美食街改造提升,开通环大运河周末双层公交巴士;推动桥西直街、小河直街、大兜路、祥符桥老街等运河街区一体化;开放大运河杭钢公园,构筑世界级工业文化新地标等。

“液体动力”助“神十八”出征 58台发动机全程护航

总之,太空维修为航天器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从抢救卫星到修复空间站,人类在太空维修领域已做出了勇敢的尝试,而且成就斐然。相信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未来太空维修将朝着更加高效、安全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广大航天科研人员将推动太空维修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为人类探索宇宙之旅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